青骨

偶尔诈尸 RPS产出存档于红白网:Cyan_M

【7.27杂谈】浅谈墨圈怪象之读者篇

霉菌:

* 个人观点,欢迎持理讨论。不喜请退出,拒绝撕X,谢谢。






余秋雨写过:“灾难的最后恶果,是人格崩溃。崩溃的第一标志,是损毁他人。”




膨胀就是一种灾难,害己更害人的灾难。从膨胀开始的那一刻起,墨香就离最后的恶果越来越近。




但凡非己自身者,皆在“他人”之列。书外的人是,书中的角色亦是。




很多人认为,作者创造角色是种恩情,这一点我不反对。我们确实要感谢作者把角色带来这世界上。然而恩是恩,仇是仇,并非简单量化的加减法能够扯平的。即便是按照“功过相抵”的原则来清算,墨香的“创造之功”也抵消不了她的“崩毁之过”。不论是《天官》后期对配角们态度敷衍,还是新修版里对角色刻意损毁,造成的负面影响都在那里摆着,作者必须要负责。




可是很多人觉得“创造之恩大过天”。不管角色被毁得多么厉害,剧情发展得多么离谱,这些读者听到旁人有质疑和不满时,往往都会搬出这样的由头进行阻拦与压制:“文是她写的,人物也是她塑造的,就算崩了毁了,可她是创造这个世界、这些角色的人啊,所以你们不能说她不好。”




但哪怕是开国皇帝,若建立政权后不好好治理国家,还糟践朝臣百姓,昏庸暴政,被史官和百姓斥骂也是咎由自取、罪有应得。




哪怕是当父母的,若生下孩子后不好好抚育照料,却屡屡折毁秀木,变着法子虐待,不慈不养,遭人指责亦是活该报应。




而墨香女士,她创造了书中的世界却不好好维系,塑造角色后不仅敷衍对待还要刻意损毁。可做读者的却不能说她的不好,只许歌其功颂其德。这是哪门子的算逑道理?




更有极大一部分人,明知作者写崩写坏了,却还忍气吞声、掩耳盗铃,甚至阻止其他发声者表达不满。如此逆来顺受,这又是哪门子的可悲德性?




哀怒之后,仔细思考一番,我试着分析了一下潜在的缘由,得出结论后却不禁更觉得怪、更觉得悲哀了。




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。即便到了现代,生长在华夏大地的人们,也难免要受到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影响。众所周知,传统文化讲求“忠”和“孝”,然而这一部分读者却下意识地将“养育之恩大过天”“孝义大于法理”等内容错误地套用在了此情景里。可虽然作者(创造者)与角色(被创造者)的关系与父母子女间的关系确有相似之处,但二者也具备着相异的性质和特征。读者和作者的关系就更不一样了。然而很多人偏偏要把自己摆在和角色同样的位置,主动替角色感谢作者的创造之恩,说白了就是上赶着胡乱认“妈”认主、表忠尽孝。而古人,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现代人,都认为“忠”和“孝”的表现就是“顺”——意即顺从。因此,他们便下意识地把“对作品的喜爱”错解为“对作者的顺从”,将后者与前者捆绑起来,并且还觉得这种现象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。




(为防误会,在此强调一点:我没有要Diss和甩锅给传统文化的意思,只是从这个角度分析了一下某些作者粉极力护主、不愿正视其错误的潜在原因。简而言之:传统文化没有错,错的是某些胡乱表忠尽孝的作者粉。)




略作总结,问题就是,有很大一部分读者的自我定位出现了错误,把自己身份放得太低了。为什么墨香觉得读者们是喽啰,这些读者们就真的把自己当成喽啰,为她呐喊助威、由她驱使摆布了?




读者与作者对话时,交流的两方本应是平等的。而像墨圈这样,读作者双方本该进行的正常交流无法开展、圈内生态严重畸形的,可真是前无古人。奇哉。




不知为何,很多人就是跳不出这个荒唐的思维怪圈。不过世上有无理之情,无无情之理,既然有人能爱渣男爱得无可救药,面对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作者却还喜欢得难以自拔,也不是不能理解。然而你们喜欢你们的,凭什么要求别的人也要喜欢她墨香,而又凭什么去攻击我们这些看到其劣迹后表示不喜欢她的人呢? 






总之,像墨圈里这般逆来顺受、做小伏低、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的读者还真是少见。




怪。真怪。这可真是奇了哥斯拉它七舅姥爷的怪。





评论(4)
热度(171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青骨 | Powered by LOFTER